丹江口市:征纳互动智慧化 便民办税新体验
2021年民营企业税收占比提升到59.6%。
但凡超过财力承受极限,对风险置若罔闻,搞大水漫灌式投资,只会导致经济增长的结构扭曲、债务攀升、资产泡沫。这方面的教训我们是有的,少数地方领导干部不尊重客观规律,不按规律办事、盲目大干快上,拍脑袋决策,造成失误,交了学费。
因此,要准确把握政府投资方向,科学研判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防范拍脑袋工程形象工程,实现政府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实际相匹配,从源头上防范财政风险,更好释放投资潜力,在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上加大力度,兼顾当前与长远、数量与质量,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把这种浮躁心理、急躁心态都压下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形势越好,头脑越要清醒。防止不按规律办事、盲目大干快上的政绩冲动。当前抓经济谋发展,要进一步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抑制项目冲动、坚决守牢底线,坚持优中选优,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近日在《学习时报》发文,提出越是在千方百计抓经济、谋发展的时候,越需要防止四个冲动,即防止不按规律办事、盲目大干快上的政绩冲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新班子起来了,一定要注意啊,不要有大干快上的冲动,也就是不能不按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出成绩。剥削阶级对广大民众敲骨吸髓,十里洋场的霓虹灯外,是无数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民群众。
此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资源勘探、国防工业等,都有长足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必须同步促进公平正义。鉴于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的局面,中央制定了工业化发展目标,提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将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提高效率成为时代要求。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城市,以放权让利为主的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将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职工劳动成果挂钩,将奖金与企业利润留成挂钩,使企业在劳动用工、利润分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剥削阶级对广大民众敲骨吸髓,十里洋场的霓虹灯外,是无数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民群众。第三,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四,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党采取统包统分的就业政策,有步骤地帮助失业者就业,保障职工权益,城镇登记失业率从1950年的21%迅速下降到1957年的6%以下,对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安定发挥积极作用。据统计,中国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52年的每人每年4184元,增加至1978年11130元。如何进一步平衡效率与公平,避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党更加关注的问题。棉纱产值增长3.5倍,达到293万吨。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明确将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列为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邓小平多次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为此,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为此,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经过十年的奋斗拼搏,小康社会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终于全面建成。原煤产量增长8.4倍,达到6.2亿吨。机械工业产值增长53倍,达到1270亿元。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各项目标任务,也必须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从1978年到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8%,从1978年的3645亿元跃升至2012年的518942亿元。以效率促公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从农村率先突破,逐步转向城市并全面铺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公共政策体系,既要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使效率和公平辩证统一,形成人人享有的合理分配格局,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党对实现社会公平的努力也从未停歇。在前三十年中,通过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加速工业化步伐,实现赶超战略,中国建立起独立且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我国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必须同步促进公平正义。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确立并日臻完善。随着所有制形式日渐多样,分配方式也相应地灵活丰富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同时面临着重构社会秩序与推进经济生产的双重任务。
第六,加强对高收入的规范和调节,防止两极分化,消除分配不公,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如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成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力供给较为充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资本积累水平,增强产品供给能力,带动劳动就业。在促进效率的问题上,党同样推出了卓有成效的举措。
新中国成立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贫困,成为党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党领导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通过以公平促效率的方式,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提高效率成为时代要求。在新时代,我国在分配制度上明确了充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发展方向,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此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资源勘探、国防工业等,都有长足发展。
在城市,以放权让利为主的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将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职工劳动成果挂钩,将奖金与企业利润留成挂钩,使企业在劳动用工、利润分配等方面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有效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第一,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林盼(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来源:《历史评论》2023年第3期 进入专题: 中国式现代化 效率 公平 。回顾百年党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为寻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点,进行了艰辛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有效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实行董事会、经理层等成员按照各自职责和贡献取得报酬的办法,正式提出管理可以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81元,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6.2倍,平均增长8.7%。